10月29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沈阳中铸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19中国铸造活动周分论坛“燃气轮机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航空航天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汽车零部件铸造技术论坛”在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率先举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学者带来了他们精彩的交流报告,并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燃气轮机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联合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长寿命高温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燃气轮机关键部件先进铸造技术论坛”,深入探讨我国燃气轮机发展现状,科技成果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及发展瓶颈,共有9位报告人做了精彩演讲。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的李晓欣研究员作了题为《先进发动机对材料的需求》的报告,介绍了先进发动机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发动机选材的基本原则和对材料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张健研究员作了题为《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报告,介绍了LMC工艺的发展和应用,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近年来的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陈晶阳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加速研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报告,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方法研发了一种新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初步建立了镍基高温合金专用热动力学数据库,基于热力学计算、机器学习技术和成分设计经验开展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成分组合设计与筛选。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张军教授作了题为《高温合金熔体处理技术》的报告,介绍了热控凝固、化学细化和熔体超温处理等多种熔体处理技术在高温合金铸造过程中的应用。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副总工程师杨功显作了题为《重型燃机热端部件用材现状及趋势》的报告,从透平叶片、燃烧室、透平轮盘三个方面,分析了重型燃机热端部件用材的特点及其技术难点,对比了国内外热端部件用材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热端部件用材研发目前存在的问题。
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于波副总工程师作了题为《定向凝固叶片用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氧化铝基陶瓷型芯的制备方法、烧结制度、性能机理以及其对大尺寸定向凝固叶片成形性的影响。
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的研发部长洪建平作了题为《重型燃气轮机热部件精密铸造实践》的报告,针对此类叶片遇到的制造过程复杂、易产生成分偏析、取向偏离、冶金缺陷和尺寸超差等问题,介绍了国外某型F级重型燃气轮机高压涡轮单晶叶片的精密铸造工业化过程情况。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李金国作了题为《单晶高温合金的凝固缺陷控制》的报告,系统研究了杂晶、小角晶界、取向偏离、界面反应、热裂纹、再结晶等缺陷的形成机制,并逐步形成了一套从模具设计到铸件检验的单晶叶片制备全流程控制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解决了我国多种单晶叶片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多种型号发动机提供了叶片保障。
康硕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总监张硕作了题为《3D打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空心叶片用陶瓷型芯模具》的报告,采用SLA陶瓷3D打印机,配合专用的氧化硅陶瓷膏料打印制备出空心叶片用陶瓷型芯及试块,通过优化打印、脱脂和烧结工艺,可得到满足尺寸精度和性能要求的氧化硅陶瓷型芯。
航空航天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联合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举办“航空航天关键铸件先进制造技术”论坛,针对航空航天关键铸件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新材料研发与应用、精确成形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10位报告人作了精彩演讲。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研究部主任杨锐研究员作了题为《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近净形铸造 》的报告,针对两个具有重要工业应用背景的TiAl合金中弯曲长条状硼化物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陈玉勇教授作了题为《钛铝合金球形粉末制备板材轧制及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的报告,研究了两种新型的TiAl制备方法,重点研究了缺陷、工艺对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系统总结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电子束增材制造的缺陷成形机理和成分控制方法。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冯新作了题为《航空航天用铸造钛合金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报告,介绍了航空航天用钛合金典型复杂结构件精密铸造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同时从产业化发展角度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铸锻分厂厂长焦海峰作了题为《航天装备对钛合金铸造技术的需求和应用现状》的报告,为适应航天装备技术的发展,需要发展满足自身需求的铸造高温钛合金,以解决高温条件下短时、大应力载荷服役问题,并介绍了相关研究。
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军作了题为《钛合金石墨型铸造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报告, 从石墨型铸造的材料、工艺和制备方法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典型应用等,探讨了石墨型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潜力。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匡格平作了题为《航天飞行器承力结构铝镁合金铸件的现状与发展思路》的报告,介绍了铸造铝镁合金结构产品在航天飞行器上近二十年的应用发展历程,提出了铝、镁合金铸件产品的研制需求,为后续航天飞行器铝镁合金铸件的发展提供借鉴。
中船重工713所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延伟作了题为《铸造铝合金在舰船装备中的应用与分析 》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舰载武器装备中应用铝合金铸造技术的基本情况,结合多型产品的研制、生产经验和故障归零情况,对砂型铸造高强铝合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提高铸造质量方法提出了建议。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总研究师肖旅作了题为《高强度镁合金大型航天舱体铸件本体性能优化》的报告,以Mg-Gd/Y系稀土铸造镁合金为研究对象,在大型航天舱体铸件砂型铸造慢速冷却的条件下,优化得到了具备低离异共晶相比例和较强时效强化作用的合金成分,有效解决了大型铸件因冷速慢、共晶相粗大造成的固溶态晶粒粗大、本体脆化的问题,实现了大型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均匀化、稳定化控制。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洪汇作了题为《 镁铝合金树脂砂铸件在航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上的应用》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镁铝合金铸件在航空产品上的应用背景,镁铝合金铸造行业工艺和装备发展现状、不足,以及与国外差距,镁铝合金铸造工艺及装备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十六所铸造车间主任张强作了题为《铝、镁合金铸件在航天惯性器件上的应用》的报告, 对航天用铝、镁合金铸件惯性器件结构件铝、镁合金铸件的发展状况、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攻关情况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汽车零部件铸造技术论坛
10月29日下午举办了“汽车零部件铸造技术论坛”,论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沈阳中铸生产力促进中心、阿尔克森(苏州)铸造技术有限公司承办, 论坛聚焦汽车零部件铸造工艺中先进方法及工艺。
来自中国台湾六和金属集团的林煜昆先生在“高固相半固态铸造应用于汽车零部件之发展”报告中讲解了半固态铸造的特点及目前实际工艺进展。
来自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王泽忠先生在“挤压/半固态流变压铸技术在东风汽车上的应用”报告中结合了东风汽车的轻量化规划,解析了挤压/半固态流变压铸在不同产品上的应用及特点。
来自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赵葵先生在“缸盖的全方位工艺介绍”报告分享了缸盖的产品特点、瑞明的缸盖工艺发展及改进过程。
来自菲尔装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赵国平博士在“黑色铸造的绿色工艺新思路”的报告中介绍了在铸造中除砂、去毛刺、磨削单元的设备及系统。
来自阿尔克森(苏州)铸造技术有限公司的Su Y, Lim 女士在“海外汽车零部件铸造厂在智能制造的追溯方面的应用”的报告中分享了东南亚一家低压铸造企业的轮毂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
来自一汽铸造有限公司的王成刚先生在“汽车新能源和轻量化对铸件产生的影响”报告中分享了国内外汽车铸造技术的最新动态。
来自帕盛博(苏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渠立欢先生在“增加铸件表面纹路设计对铝合金铸件壁厚重量改善”的报告中分享了通过数值模拟来改善流动性及提高良品率的实践。
来自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王骏康先生,在“汽车球墨铸铁球化剂个性化定制的技术方案”报告中分享了球化剂个性定制解决方案的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