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Source:
2019-10-23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表彰在当代铸造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铸造行业的发展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铸造工作者而设立的。其目的是推动我国铸造科技进步,促进铸造产业发展。该奖项评选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实施,此项工作自2011年起开始设立施行。

“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的表彰对象为在铸造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卓越成绩或有重大发现;在铸造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经济效益;在组织和促进国际交流活动中,为提高我国在世界铸造业中的地位做出重大贡献及为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铸造工作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第九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获奖人:金俊泽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金俊泽教授是我国铸件凝固进程数值模拟的奠基人之一。最早将计算机技术引进传统的铸造生产,进行铸造工艺的优化与辅助设计,提高铸件质量和生产效率。发表了国内第一篇铸件凝固进程数值模拟的论文。发表了国内第一篇连铸钢坯凝固进程数值模拟的论文。完成了众多大型企业的重点技术攻关任务,创造重大经济效益,为提高我国铸造生产的技术水平做出重要贡献。是国内最早开展电磁场控制金属凝固的学者之一,是国内材料电磁加工学科方向的奠基者之一。

70年代在国内最早开展铸件凝固数值模拟研究。1980年在第一次全国铸造学会上发表了《大型铸件凝固进程数值模拟》是国内第一篇铸件凝固数值模拟论文。1983年与首钢合作研究连铸钢坯凝固,发表了连铸领域计算机模拟国内第一篇论文。在国内最早开设凝固数值模拟课程,在此领域的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承担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项目及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许多基金项目,同时完成一重、二重、一汽、鞍钢、大连机车、大连造船、兰州石化等大型企业的重点技术攻关任务,为我国的铸造生产技术发展做出贡献,创造重大经济效益。

在金属材料电磁加工领域:(1)国内最早开展电磁场控制金属凝固的学者之一;(2)80年代促成设立铝合金电磁铸造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铝合金扁锭的EMC取得成功,为在西南铝加工厂等企业实现工程化做出贡献。将此技术扩展到钢铁和铜加工领域,如制备的新型高导高强接触线已经应用于京-沪高铁。

在金属凝固模型化及数值模拟领域:金俊泽教授是著名的铸造教育家,为我国的铸造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他培养博士24名、硕士80多名和一千余名本科生。他们中有国外名牌大学的教授、国内的杰出青年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和领导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合著著作三部。

在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领域:三十多年来,金俊泽教授促进了中日、中韩铸造领域的合作。1984年在国内较早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讲学,并多次受国外特邀讲学。1989年在国内较早将日本资本和技术引进中国,并在大连理工大学成立了中日合资的大连连喜铸造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成绩。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第九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获奖人:华觉明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华觉明先生于50年代就读于清华大学铸造专业,学生时代就在《铸工》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古代铸造方法的论文,并发现我国早自战国时期已能通过铸铁柔化工艺制备黑心和白心可锻铸铁,证明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已进入铁器时代。

华先生在中国冶铸史研究领域不断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发现:

(1)中国古代沿用至明清的钢铁技术,与欧洲的技术体系明显不同,而与现代钢铁冶练技术相近,使中国古代钢铁生产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确认了商周青铜器绝大多数由铸造成形,且以块范铸造为主,解决了商周青铜器铸造类型归属的学术悬案;

(3)以多件出土文物的研究为据,证实中国至迟在春秋中晚期已娴熟掌握了失蜡法铸造技术,解决了多年的学术悬案;

(4)通过田野考查、炼铜炉复原和铅同位素检测,确认了学术界关注多年的商周青铜器铜料来源问题;

(5)主持曾侯乙编钟研究和复原工作,以科学手段阐明了中国古代双音钟的发声机制和钟型结构的特点,成功复制了全套编钟,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受中央办公厅委托,为迎接21世纪,任108件大型编钟《中华和钟》总设计师,1999年完成后永久陈列于北京太庙。

自90年代以来,又投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工作,成效卓著,影响广泛:主持传统工艺第一、二批国家级名录的评审;主编《中国手工艺》丛书、专著《中国手工技艺》和《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前20卷并获奖。目前中国文化旅游部和中国科学院已启动合作修订、续编《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这一国家级重大文化项目,仍由华觉明先生任常务副主编(主编按例由部院领导担任),主持编撰工作。

2017年以耄耋之年合作主编的《中国三十大发明》出版,书中提出了中国古代至当代对推进世界文明进程有重要贡献的30项重大发明,对弘扬中华忧秀传统科学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版后广受重视和欢迎,登上十几家新闻出版系统的好书榜,并获国内最有影响的文津图书奖等奖项。

华觉明先生60多年来学术著作等身,使国内外对中国古代冶金铸造的光辉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有了系统的认知;他对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振兴作出了可载入史册的贡献;他提出的中国三十大发明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学术活动形成的学术团队和研究生队伍,已成为中国传统工艺领域和冶铸史、科技史研究领域的重要力量,他当之无愧是这些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表彰在当代铸造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铸造行业的发展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铸造工作者而设立的。其目的是推动我国铸造科技进步,促进铸造产业发展。该奖项评选工作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组织实施,此项工作自2011年起开始设立施行。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的表彰对象为在铸造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卓越成绩或有重大发现;在铸造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显著经济效益;在组织和促进国际交流活动中,为提高我国在世界铸造业中的地位做出重大贡献及为促进我国铸造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我国铸造工作者。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第九届“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获奖人:姜启川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姜启川教授是吉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强韧化”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姜启川教授39年来一直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的成分设计、强韧化组织构型设计及凝固组织控制原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家973、863计划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计委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四等奖各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均排名第一)、省部级一等奖5项(4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获授权发明专利43件,发表SCI论文401篇,SCI他引4524次,2015-2018年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指导博士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各1人(1人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1人为青千);还有1人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

姜启川教授带领团队在高性能灰铸铁、热作模具钢和原位微纳米颗粒增强铸造合金的“成分设计、新型组织构型设计、强化相微纳尺度调控以及强韧化凝固技术”一体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实现了工程化应用。首次提出了框架构型纳米层片珠光体和细小石墨同时提高灰铸铁强度和改善加工性能新机制,发明了新型高强度、易加工、低成本灰铸铁,为我国自主生产汽车高端发动机灰铸铁缸体取代进口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微纳米板条马氏体与纳米碳化物层状构型提高热作模具钢抗冷热疲劳和抗磨性新机制,发明了新型高性能热作模具钢,为我国热作模具钢跻身世界水平起到推进作用。提出了强化相原位生成形状和微纳尺度调控新机制,发明了新型原位微纳米颗粒增强铸造合金制备新技术,为铸造合金高性能化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第九届“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获奖人:程武超

获奖者介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中国铸造杰出贡献奖”

西峡内燃机进排气管有限责任公司在程武超董事长的带领下,已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排气管专业生产厂,公司热心支持我国的标准化事业,先后主导和参加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不仅为我国的标准化事业做出了贡献,标准化工作也帮助企业树立了在行业的技术领导地位。

1986年,程武超为玛钢厂(西排公司前身)更名为西峡县华丰玛钢厂。1987年1月19日,毅然辞去公职,挑起挽救玛钢厂的重担,为企业寻找出路。1988年,争取到试制斯太尔排气管国产化项目后在相当艰苦的试验条件下,克服资金、技术、材料、设施等十分缺乏的重重压力,带领技术人员于当年试制成功首批国产斯太尔排气管样件,并正式为山东潍柴供货,企业有了立足之地,出现了新的转机。

先后主持制订5项铸造技术国家及行业标准,参与起草制订3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立项耐热铸铁件、申报低蠕化率铸铁件国家标准;获得62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荣获5项国家级新产品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30余项省高新技术产品奖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个科研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西排公司制定和参与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基本涵盖了生产的主导产品和材质,也就是说西排公司把主导产品(铸铁排气歧管、耐热钢排气歧管、涡轮箱)、材质(球墨铸铁、耐热铸铁、蠕墨铸铁、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耐热钢)的企业标准全覆盖的转化为国家和行业标准。

在程武超的带领下,西排公司瞄准行业技术前沿,大力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具备了高强度球墨铸铁、蠕墨铸铁、高镍合金、高硅钼合金、耐热铸钢、不锈钢等材质发动机排气管以及桥壳、涡轮增压器壳、三元催化器等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以替代进口为突破口,累计开发产品超过3000种,赢得了一汽大众、上汽集团、神龙公司、北汽、长城、潍柴、玉柴、康明斯、佛吉亚、标致雪铁龙、大陆集团、博世马勒、菲亚特、道依茨等国内外100余家客户的广泛赞誉,排气管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首位。公司连年被客户授予“优秀供应商”、“核心供应商”、“最佳质量奖”、“新产品开发奖”,多次获评“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西排公司是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榜,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誉称号,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称号,“劲派”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名,其中2017年销售各类产品861万件,实现综合销售收入11.22亿元,上交税金8167万元,2018年销售各类产品763万件,实现综合销售收入11.6亿元,上交税金7568万元。

Edit:中国机械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