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7月8日举行的2019年首期“局长问政公开赛”提到铸造企业夜间排放异味气体问题,日前,区生态环境分局迅速行动,落实高压执法回应民生关切。
7月11日晚上10时30分,环保夜查瞄准铸造企业。没有事前通知,行动时间、地点、对象直到出发前一刻才揭晓。和往常一样,行动前的部署会只用了简短10分钟。随后,7名执法人员分两组,以横溪镇、云龙镇为中心,针对夜间开工的铸造企业开展突击执法。这也是区生态环境分局今夏开展的第一场夜间执法行动。
执法人员先来到位于云龙镇的一家铸造企业,走进生产车间,只见高耸的废气吸收塔内隆隆作响,一边的冷却塔内水光四溅。执法人员龚泽华拿出随身携带的PH试纸,对碱性喷淋塔里的液体进行检测。“试纸呈蓝紫色,说明液体呈碱性。”龚泽华说,浇铸产生的废气是酸性的,需要用碱进行中和后才能安全排放,有些企业偷工减料,不定期加碱,除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综合来看,这家企业设施齐全、操作规范,这也是目前我区大多数铸造企业的现状。
接着,执法人员来到云龙和横溪交界的一家铸造企业,还在厂区外围,就已经嗅到了空气中的异味。进入厂区,远远望去,熔炼车间里的能见度不如上一家,尤其是两台中频炉周边弥漫着较多粉尘。虽然集成灶呈运行状态,但效果似乎不尽人意。“这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家企业,废气处理设施是配备了,且都在正常使用,但很多设施已经老化,且已经满足不了当前企业的生产负荷。”龚泽华说,像这样的企业,目前在我区铸造行业中还是零星存在,虽然还没有构成处罚的标准,但这些企业是区生态环境分局重点关注的对象。执法人员也多次对企业主进行约谈,督促企业尽快对现有的污染处理设施实行升级改造,若企业不整改,将被强制关停。
随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一家精铸五金企业,车间内半封闭作业,5套中频炉设施上面配备了一大一小两层集成灶进行废气收集,输送废气的管道也是一大一小两条。“加上半封闭作业,这里的废气收集率高了许多。”龚泽华说,这家企业不管是生产规模还是污染处理,都是全区浇铸行业中的翘楚。接下来,企业还将对熔炼车间进行全封闭改造,进一步减少废气的外泄。车间改造的同时,企业已经为这些在火炉边工作的一线职工订制了进口的保温作业服,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而被灼伤。
近期,区生态环境分局还将针对铸造企业开展“生态环境鄞州议事厅”,并出台铸造行业深化整治提升方案,尽最大努力控制异味扰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