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金属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强度高、耐冲击、散热好、尺寸稳定和弹性模量大,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强。铸造镁合金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震动阻尼容量大,在汽油、煤油和润滑油中性能稳定等特点。这些特性使镁合金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如交通运输、电子工业、军工等领域。尤其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产品、生物医用、自行车、建筑装饰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已经成为未来新型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2018中国铸造活动周期间,主办方全国铸造学会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举办“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对先进镁合金技术发展及高端应用做技术报告,与行业进行交流分享。
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2018年11月17日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101-102会议室
● 高性能镁合金及其在通讯和汽车行业的应用新进展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大型复杂压铸结构件对镁合金材料提出了新要求;另外,5G通讯的迅速发展,也对零部件轻量化、散热、导电等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兼具导热、导电和强韧性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镁合金材料的应用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报告主要围绕汽车和通讯行业用镁合金材料的性能特点,重点介绍高强韧压铸镁合金、高导热、耐腐蚀压铸镁合金材料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典型零部件结构设计与高致密度压铸成型工艺以及应用相关的瓶颈问题等,为未来汽车轻量化和通讯行业用高性能镁合金材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曾小勤 副院长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和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等30余项,在镁高温氧化机理、稀土镁合金强化理论、储氢镁合金和镁电池材料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1次、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3次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科技启明星”等荣誉。2011年获得国际著名镁研究机构Helmholtz-Zentrum Geesthacht颁发的镁研究奖。
● 中国镁及镁合金产业发展状况
摘要:介绍中国镁及镁合金产业的产量、消费、进出口和技术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的地区分布、企业排名等情况,重点介绍对产业链下游轻量化贡献明显的镁合金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研发状况。
林如海 会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会长、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历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工程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信息中心经济信息室主任,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工业炉分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行业专家。
● 高性能镁合金在航天运载器结构中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对航天适载器结构进行简介,介绍了结构的组成,特点,形式,材料,从工艺成型,设计优化,性能评价,腐蚀防护等方面介绍了航天一院在镁合金方面的应用及研制情况,并针对航天适载器结构的发展需求提出了镁合金的应用展望。
袁文全 高级工程师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主任设计师,主要从事弹箭体结构设计和功能结构、机构设计,参加我国多型航天运载器及武器研制,在功能结构、机构设计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在推进新结构形式、新工艺应用、新材料应用上有比较突出的贡献。
● 镁合金防护涂层技术
摘要:化学转化膜、化学镀、微弧氧化、阳极氧化是最常见的镁合金防腐蚀技术。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涉及到金属/溶液界面一系列复杂的化学、电化学反应。通过控制界面上发生的反应,可以获得镁合金耐蚀-功能性化学转化膜层。本文详细介绍了在酸比概念的指导下,如何获得具有耐蚀-热控功能的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技术。
王福会 教授
东北大学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温腐蚀与表面工程研究。首次提出高温合金通过纳米化实现自防护的概念,并成功地发展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温防护纳米涂层。发表论文35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00余篇,被引用3000多次,获得发明专利30多项。
● 航空航天用变形镁合金大构件制备关键技术
摘要:变形镁合金力学性能优异,强度及塑性高,在国防领域有广泛应用、意义重大。目前变形镁合金有三大技术瓶颈:绝对强度低、耐热性差;高品质锭坯制备难;塑性成形性差、各向异性严重。针对变形镁合金的技术瓶颈,中南大学在合金设计、锭坯制备、塑性成形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本文详细介绍了航空航天用变形镁合金制备关键技术。
刘楚明 教授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色金属材料设计及塑性加工技术集成工艺与理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原二炮、总参陆航、火箭军、国防科工局的多项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4项,研制新型镁合金国家牌号3个, 建立变形镁合金国军标《航天用镁合金筒形件制备规范》。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一等奖1项,出版4部科研著作。
● 青海盐湖镁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
摘要: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海盐湖特立镁有限公司镁合金压铸工厂由原加拿大Trimag工厂收购至国内恢复重建。拥有7台压铸岛,实现了800T-3200T锁模力的压铸能力,主要产品为镁/铝合金汽车压铸件及3C压铸件,目前金属镁装置月产能已达到2400吨。镁合金压铸项目主要产品为镁合金转向柱支架,年产量10万件;镁合金方向盘骨架,年产量30万件。
林占宏 总经理
青海盐湖特立镁有限公司
青海盐湖特立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长期从事技术、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主持完成了布勒压铸机恢复安装、调试、试车项目,为盐湖镁资源下游深加工起到重要作用。主持万吨镁压铸产业项目,实现项目投产,填补青海重大产业空白的目标。
● 新型高塑性镁合金与复杂构件制备加工
摘要: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主要滑移系数量少且滑移方向对称性差,导致常用镁合金的塑性较差。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合金化,提出了改善镁合金塑性的“固溶强化增塑”机制,发展了Gd、Y、Mn、Sn等合金化的新型高塑性镁合金,其中变形镁合金的室温延伸率达到40-60%,铸造镁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超过350MPa、室温延伸率可达到10%。
蒋斌 教授
重庆大学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镁合金材料及制备加工技术相关研究。先后入选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得国际镁协技术创新奖、教育部、重庆市和军队技术发明奖。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授权专利37项,主要技术成果已在汽车、3C产品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 高温镁合金在高速飞行器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高速飞行器的气动加热问题变得日益严苛。镁合金在200~300℃下能保持较高的强度,且密度只有铝合金的2/3,能够作为高速飞行器的优选结构材料。本文从高温镁合金的特点、舱体结构优化和试验件试制等方面介绍了高温镁合金在高速飞行器中的应用。
罗俊航 研究员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与热防护系统研制工作。先后主导5型飞行器结构与热防护系统的方案论证、技术设计与试验验证工作,参与十几型飞行器的研制。完成3份国防科技报告的编写,获国防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1项。
● 铸造镁合金在战术型号中应用及发展
摘要:铸造镁合金在战术型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典型应用部位为舱体和翼面。随着战术型号的发展,对镁合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镁合金材料面临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竞争的压力。本文从型号的需求出发,提出镁合金的发展建议,提高这项技术在战术型号中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张凤岗 副总师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专业副总师,上海神箭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研究员。长期从事战术型号总体设计和军民融合产品开发,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上海市技术创新成果金奖一项、国防专利12项。
● 航天铸造镁合金材料研究及应用
摘要:镁合金是工程应用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优点,在主承力、大型复杂关键构件上的应用优势明显。铸造能实现复杂结构精密成形,与轻合金材料相结合可产生叠加效果。报告系统介绍了镁合金材料、铸造工艺、产品研发等方面在航天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行业特点,详细论述了航天镁合金技术研究需求及未来产业发展重点。
张旭亮 博士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科室主任,工学博士。长期从事有色合金铸造新材料及新工艺研发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全国铸造行业优秀青年工作者”、“上海市优秀人才”等称号。荣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际期刊发表有色合金铸造领域论文20余篇,拥有授权专利10余项,起草行业标准10余项。
● 镁合金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摘要:镁是21世纪的绿色结构材料,储量丰富。凭借轻量化与集成化优势,镁合金零部件在汽车领域中应用广泛,并因符合当前的工信部节能减排要求而迅速发展。万丰镁瑞丁经过三十多年技术积累,在产品设计、压铸参数优化、仿真分析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并正在积极设计开发掀背门、真空压铸等新产品、新技术。
周俊 院长
万丰奥特集团中央研究院
万丰奥特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材料的损伤分析及材料成型装备技术研究。曾带领团队完成风力发电机整机、牵引系统、数控机床、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开发及批量化应用。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6篇EI收录。
● 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用高扭矩输出镁合金减速器壳体设计开发
摘要:某汽车主机厂联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共同开发镁合金减速器壳体。该壳体采用宝钢优化设计的低成本、抗蠕变、高导热镁合金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采用不影响齿轮高速转动并满足润滑油流动要求的新型结构优化方案。测试结果证明镁合金可以用于制造高转速电机用高扭矩输出减速器壳体,可减重30%并显著改善NVH性能。
徐世伟 研究员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
中组部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现任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博士,负责宝钢在大交通轻量化领域用镁合金及其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产业化推广应用研究。发表SCI检索文章49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ActaMaterialia等,提交了发明专利40项(已经授权8项)。将自助开发的一款镁合金挤压产品批量应用地铁车厢,为吉利汽车和北汽新能源汽车开发多款镁合金零部件并实现批量应用,开发的“新能源汽车高速电机用高扭矩输出镁合金减速器壳体”,获首届“中国汽车轻量化设计奖”“一等奖”。
2018中国铸造活动周技术交流
大会报告
先进镁合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
2018WFO 铸铁、铸钢技术国际论坛
希望之翼-2018 压铸初创与成长型企业家发展论坛
中国古代铸造史研究分论坛
3D 打印技术在我国铸造行业的应用与推广
绿色铸造材料应用技术及设备
检测技术、设备及后处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交流
2018中国铸造活动周主办方全国铸造学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又称800所),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第二设计部,于1996年9月1日独立建制,为国防事业单位。主要承担防空导弹总装综测、弹体结构制造与精密机械加工、无损检测;承担运载火箭箭体结构制造、动力系统研制、大型环境试验等研制生产任务。
铸造技术中心以镁合金等先进轻合金材料的铸造技术研究为主,利用铸造材料的轻质、高性能,针对大型、复杂、薄壁结构,实现整体化、近净形铸造成形。镁合金铸件主要配套航天、航空等军工产品,以及激光加工、振动设备和高端汽车等高端装备。
2018中国铸造活动周参会注册
方式一:关注“铸造快讯“微信公众号,菜单选择“活动周→我要参会”,进入会议注册系统
方式二: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议注册系统
方式三:网页输入www.chinacastexpo.com,进入铸造活动周→会议注册
方式四:点击直接进入会议注册系统
2018中国铸造工业展观众预登记
方式一:关注“铸造快讯“微信公众号,选择“工业展→我要参观”,进行观众预登记
方式二:网页输入www.chinacastexpo.com,观众中心→观众预登记
方式三:直接进入观众预登记系统http://reg.chinacastexpo.com/
联系方式
会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王云霞 女士
电话:024-25855720
手 机:13940361719
邮箱:wangyunxia@foundrynations.com
展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曹秀梅 女士
电话:024-25850149 / 25852311-356
邮箱:cxm@foundrynations.com
纽伦堡会展(上海)有限公司
王青 女士
电话:021-60361220
邮箱:kelly.wang@nm-china.com.cn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上海办事处
黄蕴 女士
电话:021-5515 5026
邮箱:lydia.huang@foundrynation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