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新区企业苏州兴业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2018年上半年,兴业股份营业收入超7.5亿元,同比增长45.49%。这一成绩得益于企业集3项发明专利于一身的胺法冷芯盒树脂合成技术。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浒关工业园的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详细了解其迅速发展的奥秘。
在铸造行业,有一种砂型铸造工艺,即用铸造砂和粘结剂制作砂型,将液态金属浇注其中,待液态金属冷却后固定成型,再脱去砂型,制成汽车的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等金属产品。砂型铸造以其适应性广、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成为目前铸造行业使用的主流工艺。“公司主推产品冷芯盒树脂,去年单线年产值就达3.47亿元。”兴业股份副总经理王文浩介绍,“我们的这项产品的主要技术是将两种树脂作为砂型粘结剂拌入砂中混合,再用催化剂使其迅速固化,使松散的砂粒粘结起来成为砂型后,具有一定的强度,供铸件生产企业在搬运、合型及浇注液态金属时使用。”
当铸造大批量复杂小件铸件的时候,冷芯盒树脂技术不仅可以保证砂芯尺寸的精确性,批量生产的稳定性,还可以解决其他工艺难以解决的制芯造型问题。公司技术总监朱文英解释道:“用冷芯盒树脂,可以制造出形状非常复杂的砂型,用来浇注液态金属。在金属冷却凝固的过程中,树脂遇高温溃散挥发,失去粘结力的砂型重新变成松散的砂粒,金属产品便可从中分离出来。”朱文英强调,与金属分离后的松散砂粒可以循环再利用,与树脂混砂制作成新的砂型。
据朱文英透露,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冷芯盒制芯(型)工艺刚刚起步,当时作为冷芯盒工艺的关键材料冷芯盒树脂的生产技术,其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均由国外供应商垄断,不但价格昂贵,且无法完全满足国内铸件生产企业的需求。兴业股份在外国供应商“水土不服”之时,研发出冷芯盒树脂粘结体系,攻克了冷芯盒树脂“吸湿”的技术瓶颈,打破了外商对中国市场的垄断,迫使外商冷芯树脂价格大幅度下降,使国内铸件生产企业享受到了实惠。
与此同时,兴业股份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及时创建了第二代和超级铸铝环保冷芯盒粘结剂体系模型,开发出5项核心自主创新专利技术,不仅使合成过程零排放,还在强度、高温热变形量和混合料可使用时间等应用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苯类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下降了70%,基本消除了游离甲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高质量和高环保的需求。自2007年进入市场以来,迅速获得汽车、内燃机和拖拉机等中高端铸件生产企业的普遍认可,连续10余年领跑国内市场。
多年来,兴业股份依托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铸造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注研发生产销售铸造功能新材料,如铸造用呋喃树脂,配套固化剂、铸造用涂料、铸造用陶瓷过滤片、金属变质剂等7大系列共几百个品种,且研发的产品基本均投入生产。公司主营产品冷芯盒树脂、自硬呋喃树脂先后被授予“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重点新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等称号,并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铸造材料金鼎奖等荣誉,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列冠亚军。“我们始终致力研发领域前沿技术,3D打印用的呋喃树脂及配套固化剂,电子封装用的酚醛树脂,C919大飞机刹车副用增炭树脂等,均是公司研发团队取得的新突破。”王文浩介绍。
兴业股份成立于1996年,占地约103亩。目前,公司共申请专利11项,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承担了多项省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主持和参与制定了行业产品标准8项,已为国内外1000多家铸造企业提供了优质产品和个性化技术方案,享有较高的市场信誉。近年来,兴业股份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铸造行业排头兵”等11个奖项。2016年12月,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跻身全国铸造材料行业的最前列。2017年,公司年销售额12.83亿元,同比增长56%。